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趺陽脈遲而緩,胃氣如經也660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我本善良    時間: 2012-8-12 15:23
標題: 【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趺陽脈遲而緩,胃氣如經也660】

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趺陽脈遲而緩,胃氣如經也660

 

 

趺陽脈遲而緩,胃氣如經也。

 

趺陽脈浮而數,浮則傷胃,數則動脾。

 

此非本病,醫特下之所為也。

 

榮衛內陷,其數先微,脈反但浮,其人必大便鞕,氣噫而除。

 

何以言之?本以數脈動脾,其數先微,故知脾氣不治,大便鞕,氣噫而除,今脈反浮,其數改微,邪氣獨留,心中則飢,邪熱不殺穀,潮熱發渴。

 

數脈當遲緩,脈因前後度數如法,病者則飢;數脈不時,則生惡瘡也。

 

〔註〕:

 

此已下,辨趺陽之脈、少陰之脈也。

 

趺陽一名衝陽,在腳背上,去陷骨三寸脈動處,乃是陽明胃經之動脈也。

 

少陰一名太谿,在足內踝後跟骨上脈動處,乃足少陰腎經之動脈也。

 

趺陽、少陰,乃古診法。

 

越人以十二經雖皆有動脈,獨取寸口以決死生者,以寸口乃脈之大要會也。

 

然此法不行久矣。

 

設有危急之病,寸口脈不見,診此以決死生可也。

 

若在平時,總不如以關脈為趺陽,尺脈為少陰,更為愈也。

 

如趺陽胃脈遲而和緩,是胃氣不病,如經脈也,今趺陽脈浮而數,按之無力,浮以候府,浮而無力,則為傷胃;沈以候藏,數而無力,則為傷脾。

 

詢之病者,特為醫下之所為,以致榮衛之氣內陷。

 

其先數脈變微,為脾弱也;浮脈仍浮反甚,為胃強也。

 

胃強則邪氣獨留,故大便 鞕,潮熱發渴也;脾弱則脾氣不運,故邪熱不能殺穀,雖飢不食,氣噫而快也。

 

醫者前後施治如法,而浮數之脈,自當遲緩如經,則飢欲食,病者愈也;若施治失宜,數脈終始不退,則生惡瘡也。

 

〔集註〕:

 

方有執曰:惡瘡與屎膿雖不同,其為血熱則皆然也。

 

程知曰:此言趺陽脈遲緩,妄下則有浮數之變也。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forum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